User:Palaeovia/sinology
This is a Wikipedia user page. This is not an encyclopedia article or the talk page for an encyclopedia article. If you find this page on any site other than Wikipedia, you are viewing a mirror site. Be aware that the page may be outdated and that the user in whose space this page is located may have no personal affiliation with any site other than Wikipedia. The original page is located a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ser:Palaeovia/sinology. |
History
[edit]Life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
- China
- History of China
- Chinese sovereign
- Table of Chinese monarchs
- Mao: The Unknown Story
- 1421 hypothesis
- Chinese literature
- East Asian calligraphy
- April 12 Incident
- Li Lisan
- Nanking Massacre
- 文化大革命
Resources
[edit]- Imperial examination
- 科举, 科举
- 中国古代官吏官阶及等级
- 中國年號列表/以朝代排列
- Chinese era name
- Chinese calendar
- Chinese Calendar
- 中国人列表
- Systems of measurement, Chinese units of measurement
- List of tributaries of Imperial China
- 维基文库
- Ethnic groups in Chinese history
- List of ethnic groups in China
- List of past Chinese ethnic groups
- Turkic peoples
- Wu Hu
- Ethnic minorities in China
- Mosuo
- 摩梭人
- Languages of China
- Sino-Tibetan
- Identification of the varieties of Chinese
- Chinese dialects
- Min (linguistics)
- Min Nan
- Min Dong
- Min Bei
- Cantonese language
- Teochew people
- Chinese Dictionaries
- Chinese Encyclopedia
- Chinese classic texts
- List of Chinese authors
- List of Taiwanese authors
- List of Hong Kong authors
- Chinese art
- Chinese language
- Chinese mythology
- Chinese culture
- Literature of Hong Kong
- Literature of Taiwan
- Tea Classics
- Dream Pool Essays (梦溪笔谈), Shen Kuo (沈括 1031-1095)
- Huolongjing
- 郑振铎, 郑振铎
Sinologists, writers
[edit]- List of Sinologists
- Immanuel C.Y. Hsu
- Feng Youlan
- Ian Buruma
- Kenneth Scott Latourette
- Sir Edmund Backhouse, 2nd Baronet
- Joseph Needham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 Chiang Yee (蒋彝)
Higher education
[edit]Sundry
[edit]
- Talk:Goguryeo
- Talk:Balhae
- Silk road
- 親戚, 表親
- 琼东县
- Mo Yan, 莫言
- 张贤亮
- 伤痕文学
- 文学
- Harry Wu (吳弘達)
- Tsien Hsue-shen (錢學森) (Thread of the silkworm)
- Joan Hinton
- William H. Hinton
- Carma Hinton
Part of a series on |
Chinese cuisine |
---|
Asia
[edit]
World religions
[edit]
Religion | Adherents |
---|---|
Christianity | 2.1 billion |
Islam | 1.5 billion |
Irreligious/agnostic/atheism | 1.1 billion |
Hinduism | 900 million |
Chinese traditional religion | 394 million |
Buddhism | 376 million |
Animist religions | 300 million |
African traditional/diasporic religions | 100 million |
Sikhism | 23 million |
Juche | 19 million |
Spiritism | 15 million |
Judaism | 14 million |
Baha'i | 7 million |
Jainism | 4.2 million |
Shinto | 4 million |
Cao Dai | 4 million |
Zoroastrianism | 2.6 million |
Tenrikyo | 2 million |
Neo-Paganism | 1 million |
Unitarian Universalism | 800,000 |
Rastafari Movement | 600,000 |
Adherents.com says "Sizes shown are approximate estimates, and are here mainly for the purpose of ordering the groups, not providing a definitive number."
- Xuanzang (玄奘)
-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全文) Chinese text of The Life of Hiuen-Tsiang, by Shaman (shramana) Hwui Li (Hui Li) (沙门慧立)
- shamanism (沙门, 沙弥[1])
- Pali canon
- Tripitaka
- 佛教
- 佛教
- Ch'an (禅)
- Hsu Yun (虛雲)
- Ritsu (律宗)
- Li Shutong (李叔同, 弘一大师; 送别(歌曲))
宗派
[edit]- 淨土宗——東晉慧遠大師起始。
- 天台宗(法華宗)——南北朝智者大師奠基。
- 律宗——南北朝慧光大師奠基。
- 三論宗(性宗)——南北朝僧朗法師奠基。
- 禪宗——咸認南北朝達摩祖師東渡中國起始。
- 法相唯識宗(慈恩宗)——唐玄奘法師起始。
- 華嚴宗(賢首宗)——唐杜順法師起始。
- 密宗(真言宗)——唐玄宗時,印度善無畏三藏與金剛智三藏先後傳入漢地。
__________________
- 八宗
- 天台宗 - 又名法華宗
- 华严宗 - 又名賢首宗
- 禅宗
- 净土宗
- 三論宗 - 又名般若宗
- 唯識宗 - 又名法相宗、普為乘教宗、應理圓實宗、慈恩宗
- 密宗 - 又名真言宗
- 律宗
- 十三宗 (上述八宗之外,再加上)
- 攝論宗 - 融入法相宗
- 涅槃宗 - 融入天台宗
- 地論宗 - 融入華嚴宗
- 上座部
- 俱舍宗
- 成實宗
List of the Mahayana Sutras
[edit]Part of a series on |
Buddhism |
---|
Part of a series on |
Mahāyāna Buddhism |
---|
- Texts of Indian origin
- Lalitavistara Sutra(方廣大莊嚴經)
- Lankavatara Sutra(楞伽經)
- Lotus Sutra(妙法蓮華經)
- Perfection of Wisdom sutras (Prajñāpāramitā sutras, 般若經)
- Pañcaviṃśatisāhasrikā-prajñāpāramitā sutra(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 Diamond Sutra(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Heart Sutra(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Ten Stages Sutra(十地經)
- Vimalakirti-nirdesa Sutra(維摩詰所說經)
- Texts of Chinese origin
- Perfect Enlightenment Sutra (Yuanjue Jing 圓覺經)
- Platform Sutra (Liuzutan Jing 六祖壇經)
- Other texts
- Amitabha Sutra (Smaller Pure Land Sutra 佛說阿弥陀經)
- Avatamsaka Sutra (Flower Garland Sutra 華嚴經)
- Contemplation Sutra(佛說觀無量壽經)
- Infinite Life Sutra(Large Pure Land Sutra 大無量壽經)
- Mahaparinirvana Sutra(大涅槃經)
- Shurangama Sutra(大佛頂首楞嚴經)
- Sutra of Forty-Two Sections(四十二章經)
- Sutra of Golden Light(金光經)
- Sutra of The Great Vows of Ksitigarbha Bodhisattva (地藏菩薩本願經)
- Ullambana Sutra(盂蘭盆經)
- The Healing Buddha Sutra
- The Dharani Sutra of Hundred Thousand Seals[citation needed](百千印陀羅尼經)
- The Dharani Sutra of Peaceful Home[citation needed](佛說安宅咒陀羅尼經)
- Gifford lectures
- Wei Wu Wei
- Chinese folk religion
- Ancestor worship
- Shamanism
- Christianity and Buddhism
- WikiChristian
- Missiopedia
- History of theology
- Postmodern theology
- Neo-orthodoxy, Karl Barth
- Cornelius Van Til
- Evangelicalism, Neo-evangelicalism
- List of evangelical Christians
- Fundamentalism
- Fundamentalist christianity
- Liberal christianity
- James Barr (biblical scholar)
- John Macquarrie
- Martin Marty
- Harvey Cox
- Robin Lane Fox
- Helmut Thielicke
- F.F. Bruce
- John Warwick Montgomery
- Martyn Lloyd-Jones
- Charles Spurgeon
- Charles Hartshorne, Process theology
- Walter Martin
- Christian evangelist scandals
- Robert Tilton
- Joseph Campbell
Early Church
[edit]- Quest for the Historical Jesus
- Dead sea scrolls
- Nag Hammadi library
- Morton Smith
- Documentary hypothesis
- Higher criticism
- Source criticism
- Textual criticism
- The Bible and history
- Dating the Bible
- Two-source hypothesis
- John Dominic Crossan, Jesus Seminar
- Summary of Christian eschatological differences
Part of a series on |
Christianity |
---|
A series of articles on |
Jesus Christ and Christianity |
Non-religious aspects |
Perspectives on Jesus |
Jesus in culture |
Part of a series on |
Protestantism |
---|
Christianity portal |
{{Dominionism}}
Part of a series on |
Theism |
---|
Part of a series on Love |
Historically |
---|
Courtly love |
Greek love |
Religious love |
Types of Emotion |
Erotic love |
Platonic love |
Familial love |
Puppy love |
Romantic love |
See Also |
Unrequited love |
Problem of love |
Sexuality |
Sexual Intercourse |
Valentine's Day |
- Timothy Winter (Shaykh Abdal Hakim Murad)
- Abul Ala Maududi, Towards Understanding Islam (book)
- Sayyid Qutb
- Laskar Jihad
- Islamic Defender Front
- Jemaah Islamiyah
- Islamic fundamentalism
- The Power of Nightmares (BBC documentary)
Philosopedia (Freethought, The Freethinker (journal))
- American Atheists
- Madalyn Murray O'Hair
- Alister McGrath
- The God Who Wasn't There
- Sam Harris (author)
Fragments
[edit]- Christopher Lingle's book on Singapore
- Christopher Lingle in Foreign Affairs
陈序经
[edit]《我的父亲陈序经》 陈其津/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9
陈序经先生儿子写自己的父亲,有许多亲身体验和记忆。但语言干巴巴的,遗漏也很多。不过正如端木正所言,本书为以后可能为陈序经写传的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资料。[2]
文化学派大师陈序经 曹焕旭
在南开大学的声誉和成就中,凝聚着各学科的创建人及不同历史时期学术带头人的辛勤劳动和奉献,陈序经教授就是这些人中,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的一位。
一
陈序经(1903-1967),广东(今海南)文昌县人,现代著名的社会文化学大师,社会历史学家、教育家。他出生于华侨商人家庭,早年先后就学于海南文昌致远小学、新加坡育英小学、广东岭南中学、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和复旦大学社会学系。1925年发表《读志随笔》,同年赴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政治学和社会学,1926年获硕士学位,1927年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是:“Recent Theories of Sovereignty”(《现代主权论》)。1928年学成回国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社会学系。1929年与岭南大学教育学系毕业班学生黄素芬女士在新加坡结婚,后同赴德国继续深造,先在柏林大学研究政治学、主权论及社会学,后转到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院研究国际公法。为了便于广泛的搜集资料,深入开展研究工作,除已精通的英文外,这期间又学习掌握了德文、法文和拉丁文。原计划在德国的研究工作告一段落以后,继续到英国、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学习考察,因1913年父亲病重,放弃在欧洲的研究考察工作,回国继续任教于岭南大学,兼领中山大学的教席。 陈序经1934年接受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聘请,任研究教授主持该所研究部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参与筹建北大、清华、南开联合建立的长沙临时大学,不久又随校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法商学院院长,同时还兼领已内迁到达重庆北碚的南开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工作,知道1946年8月联大结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复校为止。其间1944年8月到1945年8月应邀赴美讲学一年,前半年到美国各地讲中美关系和国共合作,后半年在耶鲁大学主将主权论。1946年8月,返回天津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兼经济学院院长及经济研究所研究主任,主持复校后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48年8月出任岭南大学校长。但每年仍回南开从事三四个月的研究工作。 1952年院系调整时,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陈序经任中山大学筹委会主任。1954年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筹建中山大学东南亚研究室,1956年被任命为中山大学副校长,1962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复校后兼任该校校长。1964年8月调任南开大学副校长。1967年2月19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南开大学逝世,享年64岁。
二
陈序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东南亚史专家和民族史专家。他从社会学家的视角出发,利用现代社会学的科学方法,研究民族历史和现状,取得了多项引人注目的成果。早在1939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他的《暹罗与中国》一书;1948年《南洋与中国》中文本由岭南大学西南社会经济研究所出版;194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蛋民的研究》;1949年岭南大学又出版了他写的《越南问题》;解放以后写成《匈奴史稿》、《东南亚古史研究八种》及《西双版纳历史释补》。 《匈奴史稿》是一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研究巨著,1954年-1956年拟出近百万字的初稿,1964年又作过部分修订,1989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陈序经教授对匈奴史的关注和研究起步很早,在中学时期,他听劳师提到对匈奴史的研究在我国还是个空白,匈奴西迁的去向是一个历史的谜点,于是就立志解开这个谜,填补这个空白。他所到之处都注意搜集有关匈奴史的资料,特别是在德国留学期间,搜集到西方学者对匈奴史研究的成果和西方保存的有关匈奴的史料。在《匈奴史稿》中他全面介绍了有关匈奴历史的中外史料和研究成果,通过深入的研究,描绘出古匈奴人生活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宗教意识、语言和政俗、文化观念等各个方面,论述了匈奴族的兴起、强盛、迁移与衰亡的全过程,是到目前为止有关匈奴史研究成果中分量最大、资料最多、涉及面最广、学术水平最高的一部专著。该书出版发行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1992年获国家授予的古籍研究与出版奖。 《陈序经东南亚古史研究合集》上下两册,1992年由台湾、香港商务印书馆与深圳海天出版社三家联合出版,同时在台湾、香港与中国大陆发行。这是陈先生1956-1964年以主要精力从事东南亚古史研究的成果。合集包括《东南亚古史初论》、《越南史料初辑》、《林邑史初编》、《扶南史初探》、《猛族诸国初考》、《禅泰古史初稿》、《藏缅古国初释》、《马来亚南海古史初述》等共八种。其中七种60年代曾经在香港内部出版发送。各书内容大体包括各古国的历史沿革、地理方位、种族源流、社会经济、文化宗教、风俗习惯、对外关系等方面。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早有往来,中国古籍中对东南亚的记载,史不绝书。陈序经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史书中挖掘宝贵的资料,以此为主干,辅以当地的有关资料和中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对东南亚各地的多次实地考察,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以每年完成一部的速度写出这八部富有特色、颇有创见的学术专著,成为中国学术界全面研究东南亚古史的开拓者,受到历史学界的普遍赞誉和尊敬。
三
陈序经对文化学和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化思想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他在十几年中,广泛搜集中外史料,运用现代社会学的科学分析方法,构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一套系统的文化学理论,以此为基础对中西文化、南北文化、西南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排众议,全力提倡学习西方,是我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起点,学术界对于文化问题的讨论日益深入。如何理解人类文化现象,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如何才能使国家昌盛以与西方先进国家并驾齐驱……这样一些问题成为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中心议题。陈序经教授生逢其时,在我国现代全面接受东西方教育的第一代学者中,又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这就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全面而深入的接受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他在美国读书时便对文化问题尤为注意,在德求学期间,就写了一篇洋洋大观德《东西文化观》,接过了胡适1929年首先举起来但随后又表示放弃了的“全盘西化”的旗帜,冲入中西文化辩论的中心战场。 1931年底,陈序经先生在《东西文化观》的基础上增订补序,写出8万字的《中国文化的出路》一书,由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1933年12月29日在中山大学礼堂发表了题为《中国文化之出路》的演讲,在南方思想界引发出一场关于文化问题的争论。刚满30岁的陈序经,初入学术界就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1934年8月陈序经来到当时已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南开经济研究所。1935年出版《乡村建设评议》一书。同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纳松、武堉平、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墉、萨孟武、樊仲云等十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发表了题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的重要文章,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陈序经以南开经济研究所的身份写了《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指出“十教授对于文化的意义,简直尚未弄明白”,对“文化”的概念混乱不清;“宣言”表面上是“老生常谈的折衷论调”,骨子里则是“复古与守旧”。全国文化思想界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具有空前规模的一场关于中国文化的出路和文化建设方向的大论战。 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地处比较安定的后方,少有交往应酬,陈序经正是利用这个时机,对自己多年所搜集的有关文化学的材料及论战中所积累的心得,进行了集中整理,深入开展对文化学的材料及论战中所积累的心得,进行了集中整理,深入开展对文化学的研究工作。在联大社会学系,陈序经还正式开设了“文化学”课,这是在我国教育史上首次把文化学列入大学课程。1944年陈序经又利用赴美的机会,继续搜集文化学方面的材料。回国后对在联大开文化课的讲稿进行整理,写出《文化学概观》由商务印书馆于1947年出版。 陈序经对社会文化学的深入研究,确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正如《南开今日》上所指出的:“陈先生的研究工作……现在最成功的还是文化问题的研究”,“陈先生讲授社会学特别着重文化,如果我们说清华的社会学是正统学派(吴泽霖先生讲),北大的社会学是唯物学派(许德珩先生讲),那么南开该是文化学派。以社会学而论三大,恰是‘鼎足而三’的”。
四
陈序经教授是我国现代知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可以195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他坚持教育救国,提倡全面学习西方;后一阶段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早在30年代,陈序经就提出“教育是各种建设的根本问题”,积极撰写文章宣传自己要全面学习西方的教育思想。1932年他还是一位岭南大学29岁的副教授,就在广州《民国日报·现代青年》上发表了题为《对大学教育方针的商榷》的文章,对广州教育专家在中山大学开会提出的关于“停办文科,或减少数量,同时多设职业学校,以适应社会生活之需要”的有关议案提出质疑,认为“大学教育是为学问而学问的,职业教育是为致用而学问的”,两者都应当提倡,不应顾此失彼;办教育应当文、理、工、农、医合理安排,同时并举。 1935年或1936年陈序经在给南开大学学生出版的刊物上写的一篇《读书六到》的文章中,提出学生读书做学问要做到“口到”:要读的多;“心到”:要想的多;“耳到”:要听的多;“眼到”:要看的多;“手到”:要抄的多;“脚到”:利用脚力去做实际调查工作。抗日战争中他在昆明西南联大写的一篇《释现代生活》的文章中提出,学校要培养的是适应现代生活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有强壮的身体”去“振兴民族与捍卫国家”,就是“日常生活以至讲究学问”,获得“丰富的经验与高超的知识”,“也要有强壮的身体”。 1947年下半年,针对胡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后提出的,发展中国大学十年计划与对记者发表的关于学术独立的谈话,陈序经先后发表了《与胡适之先生论教育》、《公论耶?私论耶?》、《论发展学术的计划》等文章,指出政府不能按胡适先生建议的那样少派留学生,用省下来的钱重点支持五所大学,而应当从别处筹款重点支持所有大学中办得好、水平高得学院或系科;留学生还应该坚持派赴,而且应多向西方派留学生。还提出大学或系科得设置不能过于集中到平、津、沪等少数地区,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条件和需要在全国进行合理布局;公立和私立学校都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应当鼓励和支持私立学校办学。 解放以后,特别是1952年院系调整以后,陈序经认真学习共产党得教育方针,努力工作,坚持进步,把自己熟悉西方教育得专长,用于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建设上,参与制定教育规划和学校工作条例,为国家做出了新的贡献,受到人民的尊敬。在50年代他就指出,理工分开“弊多利少”,工科缺少理科的支持,水平难于提高;政治、财经缺少文科的支持也不利于提高水平。认为办包括文、理、农、工、医的综合性大学的方向没有错误,应当坚持。1962年他在政协会议上所作的《对于高等教育的一些意见》,系统地阐明了他地教育思想。其中包括:要重视基础理论教育;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要充分认识掌握文字工具的重要性;要拓宽专业基础,提倡文科学生选一两门理科课程,了可学生也要学习文科知识,以拓宽视野,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与思考问题,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要保证教师与科研人员必要地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时间;允许教师在有余力的时候从事学校规定之外的学术研究工作。
五
陈序经教授为人正派,治学严禁,有许多优良作风和高贵品质,是后人应当学习的。 陈序经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趋炎附势。解放前他奉派出国前,上级指示他加入国民党,被断然拒绝。上学时因坚持不入宗教,宁愿转出教会所办的学校;就是在做了教会学校校长时,他仍坚持拒不入教。解放以后他在政协会议上,积极参政议政,及时参政议政,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供领导决策参考。 陈序经重视从实际出发,注意作社会调查。1934年到南开以后,头一项工作就是规划主持“工业发展对社会影响的调查”,亲自带人去河北高阳、广东顺德等地调查。抗日战争爆发时,他还在顺德调查现场,直到顺德陷落,他才与同仁仓促离去。他到欧美、东南亚各地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常常利用一切机会考察所到之处的社会方方面面。他积累掌握的大量第一手材料,使他在社会文化学、历史学及教育学上的研究,得益匪浅。爱护珍惜图书,刻苦勤奋,这是有成就的学者的共同特点,而在陈序经身上显得尤为突出。早年在德国留学时,就在和自己的藏书一起照的一张照片旁写上“宁当穷鬼,不售此书!”在中山大学工作时,有人动员他让出一部分线装书,他说:“我的书是不卖的!”他兼职多,社会活动多,但是不管多忙,每日早晨4点到7点的读书写作一直雷打不动,从不间断。抗日战争时在昆明,工作教书的空隙之中他又写出了二百多万字的文化学专著,同仁友好对他勤奋刻苦的精神无不深表钦佩。 陈序经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事迹很多。他对教授们说:“我这个校长是为你们教授服务的。”他说到做到,耐心接待来访;资助有困难的教师、师生直至马路边讨饭患病的女孩;认真为同事调解家务、关照病人,有的干部孩子患了牙疾,他也去帮助找大夫诊治。此类的事情举不胜举。他对自己和家人,一向严格要求,克己奉公。在他的身教与言教下成长起来的一子四女都已经成为国家的专业技术人才。 陈序经先生谦虚克己,始终如一。1964年他早已是功成名就的大学者,但当有人称赞他所写的东南亚古史的时候,他仍谦逊地说:“我主要是作为一个东南亚古史研究的资料员,先把有关方面的资料整理一下,作为他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参考。作为一个资料员,我也没有做好。”《匈奴史稿》草拟出来以后,他多方征求史学专家的意见,准备修订,可惜他过早地去世。 陈序经教授终生献身于祖国地教育文化事业,使他成为我国现代社会文化学界欧美学派地代表人物和大师级地名流学者。
这里还有更多
参考资料:南开
- 连士升 (1907-1973)
- Gu Hongming (辜鴻銘)(July 18, 1857 - April 30, 1928)
- Golden Chersonese
- List of Singapore-related topics
- Literature of Singapore
- Chinese in Singapore
- Singapore Standard Time
- Singlish
- Singlish vocabulary
- Singapore in Wikitravel
- OB marker
- Censorship in Singapore
- Politics of Singapore
- Chinese High School
- Shirley Geok-lin Lim (Among the White Moonfaces)
- Tan Pin Pin (Singapore GaGa)
{{WPSG navigation}}
Chronology
[edit]1950s: | 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 |
---|
Category 1950s: | 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 |
---|
1950s births: | 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 |
---|
1950s deaths: | 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1957-1958-1959 |
---|
20th century deaths: | 1900s-1910s-1920s-1930s-1940s-1950s-1960s-1970s-1980s-1990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