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User:Deuxnuit/舊金山市長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市長 of 舊金山市郡
since 2018年7月11日
舊金山政府
StyleHer Honor
Madam Mayor
Residence無正式官邸
Term length四年,可連任一次
Inaugural holderJohn W. Geary
Formation1850年
WebsiteOffice of the Mayor

舊金山市長是舊金山政府行政部門的負責人。市長的職責包括執行城市法律,並有權批准或否決舊金山參事委員會通過的法案,該參事委員會是舊金山的立法機構。市長的任期為四年,最多可連任兩屆。[1] 由於舊金山市縣合一的地位,市長也擔任縣政府的首長;自1856年以來,兩個實體由一套合併的治理機構共同管理。[2]

自1850年加利福尼亞在美國征服加利福尼亞後成為州以來,共有45位市長在舊金山任職。在征服之前,自1779年以來,西班牙和墨西哥時期的加利福尼亞人擔任過舊金山市長。

現任市長是前第五區舊金山參事委員會主席倫敦·布里德,她在2017年12月12日市長李孟賢去世後贏得特別選舉。布里德完成了李未完成的任期(截至2020年1月8日),之後她有資格競選兩個完整的任期,包括她贏得的2019年舊金山市長選舉。[3][4]

選舉

[edit]

舊金山市長每四年選舉一次;直到2019年,選舉通常在美國總統選舉的前一年於11月的選舉日舉行。候選人必須在選舉時居住並註冊為舊金山選民。市長通常在選舉後的1月8日宣誓就職。

下一次完整的市長任期選舉將於2024年舉行。在2022年,舊金山選民通過了H提案,將市長選舉改為與總統選舉同一周期。這使得倫敦·布里德的第一個完整任期增加了一年。這一變更的提議是因為非總統選舉年選舉的投票率較低。舉例來說,2019年的投票率僅為42%,而2020年的投票率達到86%。[5]

根據加利福尼亞憲法,該州所有城市選舉都是以無黨制民主進行的。因此,候選人的黨派歸屬不會在選票上列出,且同一政黨的多位候選人可以參加選舉。[6]

市長選舉最初是以兩輪選舉制進行的。如果在一般選舉中沒有候選人獲得簡單多數票,則得票最多的兩名候選人將在幾週後進行第二輪決選。[7] 2002年,由於公民投票,城市官員的選舉制度進行了大改革。新系統稱為排序複選制,允許選民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和排名三位候選人。如果沒有候選人獲得超過一半的首選票,則得票最少的候選人被淘汰,並計算第二選擇票(如有需要,還包括第三選擇票),直到有候選人獲得多數票。這樣就不需要單獨舉行決選,節省了資金。[8] 這一系統於2004年的參事委員會選舉中首次實施,經過兩年的準備後,於2007年的市長選舉中首次實施。[9]

薪資與福利

[edit]

截至2017年,舊金山市長的年薪為342,974美元, 是美國市長薪資中最高的。 九名市政府公職人員的薪資高於市長,包括首席投資官和舊金山員工退休系統的常務董事,他們負責管理城市的退休金計劃。[10]

與其他一些美國城市不同,舊金山市長並沒有正式的官邸;在1990年代,市長威利·布朗曾試圖獲得之前由美國海軍上將用作市長儀式官邸的Yerba Buena島豪宅,但未能成功。

職責與權力

[edit]

市長負責執行所有城市法律,管理和協調城市部門及政府間活動,向參事委員會提出政策和議程,並在每個財政年度結束時編制和提交城市預算。市長有權批准或否決由舊金山參事委員會通過的法案,參與參事委員會及其委員會的會議,任命代理人填補所有城市選舉職位的空缺,任命參事委員會成員在市長缺席時擔任代理市長,並在緊急情況下指揮人員。[1]

繼任

[edit]

當市長在任內去世、辭職或無法履行職責,且未指定代理市長時,參事委員會主席將成為代理市長,直到全體參事委員會選擇一名人選填補空缺並完成前任市長的剩餘任期。 (如果參事委員會主席和市長都無法履行職責,則按照繼任順序進行。[1])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七次:詹姆斯·奧蒂斯在任內去世,由喬治·休斯頓接任[a];尤金·施密茨被罷免,由查爾斯·博克斯頓接任[b];查爾斯·博克斯頓辭職,由愛德華·羅伯森·泰勒接任[b];詹姆斯·羅爾夫辭職,由安傑洛·羅西接任[c]喬治·摩斯康被刺殺,由黛安·范士丹接任[d]葛文·紐森辭職,由李孟賢接任[e];李孟賢在任內去世,在舊金山參事委員會選擇馬克·法瑞爾擔任臨時市長之前由倫敦·布里德繼任。[f]

市長名單

[edit]

截至目前,已有44人擔任過舊金山市長。由於查爾斯·詹姆斯·布倫厄姆曾擔任過兩個非連續的任期,因此市長數量達到45人:他被按時間順序計算為第二任和第四任市長。詹姆斯·羅爾夫的市長任期最長,他擔任市長超過18年,直到辭職成為加利福尼亞州州長。他長期擔任市長主要是因為他的受歡迎程度。在他的任期內,舊金山擴展了交通系統,建設了市政中心,並舉辦了世界博覽會[11][12] 查爾斯·博克斯頓擔任市長的時間最短,他在僅八天後便辭職。三位市長在任內去世:奧蒂斯因病去世,摩斯康在1978年被刺殺,李孟賢因心臟病發作去世。黛安·范士丹和倫敦·布里德是唯一兩位擔任過市長的女性,她們都是由繼任和選舉方式擔任市長;威利·布朗和倫敦·布里德是至今唯一的非洲裔美國市長;李孟賢是唯一的亞裔美國市長。三位市長有猶太血統:華盛頓·巴特利特塞法爾迪猶太人)、阿道夫·蘇特羅(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和黛安·范士丹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十三位市長是舊金山本地人:利維·理查德·艾勒特、詹姆斯·D·費倫、尤金·施密茨、詹姆斯·羅爾夫、艾爾默·羅賓遜、約翰·F·謝利、約瑟夫·阿里奧托、喬治·莫斯科尼、黛安·范士丹、弗蘭克·喬丹、葛文·紐森、馬克·法瑞爾和倫敦·布里德。四位市長是外國出生:弗蘭克·麥考平和P.H. 麥卡錫(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兩人皆出生於現在的愛爾蘭)、阿道夫·蘇特羅(普魯士,自1871年以來為德國的一部分)和喬治·克里斯托弗(希臘)。

註釋

[edit]
  • a 奧蒂斯因 白喉病在任內去世。參事委員會成員喬治·休斯頓成為代理市長,直到安德魯·布萊恩特當選市長。[13][14]
  • b 施密茨因敲詐罪被定罪,並被判入獄5年。參事委員會用也曾收受賄賂的參事查爾斯·博克斯頓取代施密茨。博克斯頓在擔任市長八天後辭職。隨後,參事委員會任命愛德華·泰勒接任。[15][16]
  • c 羅爾夫辭去職務,出任加利福尼亞州州長。參事委員會委任安傑洛·羅西接任。[17]
  • d 莫斯科尼被前參事丹·懷特刺殺。參事委員會主席黛安·范士丹被任命為代理市長。[18] 她完成了莫斯科尼的剩餘任期,隨後自己當選了兩個四年的完整任期。[19]
  • e 葛文·紐森辭去職務,出任加利福尼亞州副州長。參事委員會主席邱信福短暫擔任代理市長,直到次日市政府行政官李孟賢被參事委員會一致任命接替紐森完成其任期。[20]
  • f 李孟賢因心臟病發作在任內去世。參事委員會主席倫敦·布里德擔任代理市長,直到2018年1月23日,參事委員會任命參事馬克·法瑞爾為臨時市長。[21][22]

參考資料

[edit]
  1. ^ a b c "San Francisco Charter Code, EXECUTIVE BRANCH – OFFICE OF MAYOR § 3.101. TERM OF OFFICE". charter.sanfranciscocode.org.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February 15, 2016. Retrieved 2016-01-15. Cite error: The named reference "citycharter" was defined multiple times with different content (see the help page).
  2. ^ Coy, Owen Cochran (1919). Guide to the County Archives of California. Sacramento, California: California Historical Survey Commission. p. 409.
  3. ^ "Rules dictate how SF's next mayor may be chosen and how long they may serv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12 December 2017. Retrieved 12 December 2017.
  4. ^ Fracassa, Dominic (June 13, 2018). "Mark Leno concedes SF mayor's race to London Breed".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Retrieved June 12, 2018.
  5. ^ Moench, Mallory (November 9, 2022). "S.F. Mayor Breed gets an extra year in office due to election year change. Why isn't she a fan of it?".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Feb 21, 2024.
  6. ^ California Constitution art. II, § 6 (a) Archived October 8, 2010, at the Wayback Machine
  7. ^ Gordon, Rachel (August 21, 2003). "Judge denies instant election runoff".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mmunications Inc.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January 13, 2006. Retrieved June 29, 2009.
  8. ^ Murphy, Dean E. (September 30, 2004). "New Runoff System in San Francisco Has the Rival Candidates Cooperating". The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June 26, 2009.
  9. ^ Wildermuth, John (November 7, 2007). "Counting S.F. ballots will take a record amount of time".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mmunications Inc.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June 4, 2011. Retrieved June 27, 2009.
  10. ^ Cite error: The named reference Graff was invoked but never defined (see the help page).
  11. ^ Starr, Kevin (1997). The Dream Endures: California Enters the 1940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pp. 115–117. ISBN 0-19-510079-4.
  12. ^ Nolte, Carl (April 25, 1999). "A Roaring Decade, A Glorious New City, A Rival to the South".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mmunications Inc.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December 15, 2007. Retrieved July 3, 2009.
  13. ^ Egan, Ferol (1998). Last bonanza kings: the Bourns of San Francisco. 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pp. 168–169. ISBN 0-87417-319-1.
  14. ^ Proceedings of the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1893. p. 365.
  15. ^ Bean, Walton (1952). Boss Ruef's San Francisco: the story of the Union Labor Party, big business, and the graft prosecu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p. 227–230. ISBN 0-520-00094-3.
  16. ^ Nolte, Carl (November 6, 2007). "Exhibition spotlights career of 'totally forgotten mayor' Taylor".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mmunications Inc.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October 22, 2012. Retrieved March 13, 2009.
  17. ^ "San Francisco Race Close" (PDF).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5, 1931. Retrieved March 13, 2009.[dead link]
  18. ^ Sward, Susan (November 26, 1998). "Moscone's Time Was Anything But Quiet".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mmunications Inc.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January 22, 2011. Retrieved March 12, 2009.
  19. ^ Gordon, Rachel (November 26, 2008). "Feinstein recalls S.F.'s 'day of infamy'".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mmunications Inc.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February 15, 2009. Retrieved March 14, 2009.
  20. ^ "Ed Lee becomes the city's first Chinese American mayor".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Hearst Communications Inc. January 11, 2011. Retrieved January 11, 2011.
  21. ^ "Ed Lee, San Francisco's First Asian-American Mayor, Dies at 65". The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2, 2017. Retrieved December 12, 2017.
  22. ^ "SF Board of Supervisors name Farrell interim mayor — Breed voted down".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January 23, 2018. Retrieved January 23, 2018.

[[Category:1850年加利福尼亞州建立]] [[Category:旧金山历史]] [[Category:舊金山市長]]